优质文化类节目渐成荧屏主流
从《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中国国宝大会》第二季、《大师列传》《诗画中国》《拿手好戏》,到《闪耀吧!中华文明》《最美中国戏》第二季、《万里走单骑》第三季、《博物馆之城》,再到《风来百草园》《从来就很美》……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里,文化类节目成为很多宅家的人们收看电视时的选择。如今,文化类节目已占据电视荧屏节目播出的主流,甚至一向注重娱乐化的视频网站也开始纷纷推出文化类节目。与此同时,“文化+”形式也助力文化类节目品质提升。
吸引年轻观众
近年来,荧屏文化类节目的口碑越来越好、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一批原创文化节目,一经推出就引发破圈层的传播热度。这些文化类节目从文博、典籍、诗画、戏曲、中草药等传统文化领域切入,节目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一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央视,地方卫视也积极推出优秀的文化类节目。比如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浙江卫视的《还有诗和远方》《万里走单骑》、湖南卫视的《中华文明之美》、东方卫视的《斯文江南》、天津卫视的《青春守艺人》等。
网络视听平台也涌现出一批上乘的文化类节目。如优酷最新推出的文化探索纪实节目《闪耀吧!中华文明》,以及此前的《了不起的匠人》《非遗公开课》等内容优质的非遗节目等。这些优质文化类节目吸引了年轻观众的眼球与注意力,甚至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国风潮”。
跨界提高观赏性
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文化类节目的崛起是必然。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2022年“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重点项目中,有6个广播节目、20个电视节目成为2022年“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重点项目。
政策性的调整,让文化类节目在数量上有了保证,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类节目的创作要求也日益提升。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的观众不再满足于简单介绍普及文化知识的节目,而是希望通过创作者的精耕细作,通过节目在获取更多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趣味性的更大提升,以便获得更多精神上的滋养。于是,采用多元跨界的“文化+”模式,通过类型化、剧情化的表现形式助力文化类节目品质提升成为创作者的诀窍。
比如,《典籍里的中国》以“穿越剧”的形式带观众前往典籍里的故事发生地,与古人展开对话;《经典咏流传》采用“文化+音乐”的组合方式,通过音乐、诗歌等具体的形式,让观众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体会中华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型融媒体节目《行走大运河》,运用“文艺+新闻”的表现手法丰富节目的内涵、美感和可听性,不仅大量使用同期声,还融入文学、音乐、戏曲、曲艺以及原创主题音乐、微广播剧等多种形式文艺作品,生动描绘中国大运河历史。高品质的文化类节目,凭借多元的创意与表现形式,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不断突破,自然会带来节目创意性、观赏性、艺术性的提高。
�来源:今晚报】
相关阅读
今日热点
生长激素品牌排行的安科与金赛药业赛增生长激素哪个好?
一般来说,青春期前孩子身高发育进度可以完成总身高的85%左右,因此青春 ... [详细]
金赛药业全面坚持生长激素研发,攻坚儿童领域健康问题
金赛药业集自主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于一体,是国家“十一五”新药创制重 ... [详细]
生长激素水剂有防腐剂吗?赛增水剂为您答疑解惑
孩子身高矮于同龄人一大截,怎么办?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量、改善作息……生 ...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