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资讯 > 内容

生长激素添加“防腐剂”的原因分析 将染菌风险拒之门外

更新时间:  2024-06-26 | 来源:品牌动态

目前来看,市面上生长激素的主流产品是水剂,且几乎都添加了适量的“防腐剂”,其实是抑菌剂。这是基于现实的、专业的、科学的考量,抑菌剂主要起到抑制细菌滋生的目的。既然生长激素水剂有染菌风险,那么这种风险从何而来,主要出现在哪个环节?这就需要考量生长激素本身的属性及现实使用情境。

 

生长激素是蛋白类药物,而蛋白质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且呈现指数形式增长,在这种形式下的细菌繁殖,任何不受保护的蛋白质都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污染。有研究表明,不含抑菌剂的注射液开封5小时后,细菌检测阳性率达28%,6小时后达到40%,7小时后可达到62%。

现实用药情境下,若想要生长激素在不添加抑菌剂的情况下不被污染,需要患者将开封后的生长激素一次性使用完毕或是将剩余药液丢弃。首先来看单支生长激素是否可以一次性使用完毕,因不同患者年龄、体重、激素水平等指标的差别,各自需注射的剂量都有所差别,且会随年龄增长、复查情况等不定期调整剂量。然生长激素包装规格有限,开封一支药剂用不完或开两支药剂凑足剂量的情况时有发生,药液剩余是很常见的现象。

若将未使用完毕的半支药剂丢弃,则会造成药液的浪费,出于经济角度考量,常年累月浪费也会加重经济负担,因此大多家庭都会选择将开封后的药剂继续使用。总体而言,未添加抑菌剂的药物存在安全风险,不能多次使用,若后续继续使用将面临局部感染、败血症等潜在风险。 

以生长激素中常添加的抑菌成分苯酚为例,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发布的苯酚风险评估报告总结了苯酚生物蓄积性极低。研究表明,注射苯酚在高达7.5mg/ml的时候并不导致组织损伤;动物实验表明,更高浓度的注射苯酚剂量也没有在大鼠中观察到不良反应。这些研究说明,低剂量的苯酚添加剂在注射用药中并不会导致安全问题,且微量苯酚通常不会在体内蓄积,通常代谢为苯基葡萄糖醛酸化物和硫酸苯酯后,随尿液排出。

此外,家长在选择生长激素品牌时,还应重点考虑生长激素的品质与药效,这就不得不看比活性这一关键指标,比活性越高代表生长激素起效越快,品质越好。大家可以对比不同生长激素产品比活性指标的差别,选择疗效更优者。